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旅游景点 > 巢湖黄麓·小黄山风景区

巢湖黄麓·小黄山风景区

关键词:巢湖黄麓、小黄山风景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巢湖城市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ahch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814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   巢湖市黄麓镇和肥东县长临河镇交界处,耸立着一座小黄山(海拔三百米左右),黄麓镇就是因为坐落在小黄山的南麓而得名。小黄山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张治中故居、黄麓师范、洪家疃村(“九龙攒珠”风水格局)、黄麓园、相隐寺。

    张治中将军(1890-1969年,字文白)毕生主张国共合作,不遗余力地为国内和平而奔走,被誉为“和平将军”。他在国民党内长期担任要职,但却是“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”;他反对内战,曾经向蒋介石四上万言书。毛泽东称赞张治中将军“专做好事,做了许多好事”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张治中将军力主和平建国,并积极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;1949年,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,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,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以后,他对国民党完全失望了,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,声明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,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张治中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。

   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,砖木结构,现存三进四厢15间房屋,由客厅、卧室、侍卫室、库房、厨房等组成。张治中1929年回乡先创办了黄麓学校(六年制小学),1933年正式改建为安徽省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,简称黄麓师范,培养农村小学教师。校园内的桂翁堂,集礼堂与教室为一体,是建校之初兴建的堂馆。

    洪家疃村中有口清水塘,整座村庄布局了九条巷子通往清水塘,下雨时九条巷子汇集的雨水涌入清水塘,在风水学上构成“九龙攒珠”布局。

    相隐寺,据说渊源于唐朝贞观年间的白衣庵。明朝末年,吴相影辞官回乡,出家为僧,改名指南庵。现任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妙安法师,1934年在此出家为僧;1991年重建指南庵,并根据吴相影归隐的历史,改名为相隐寺。

  

  【张治中故居】

 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,砖木结构,小瓦屋面由客厅、卧室、侍卫室、库房、厨房等组成,现有三进四厢15间房屋(第四进和后两厢1937年被日本鬼子烧毁),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、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大厅水泥地面的水泥是苏联产的,地面中央镶嵌有图案,五只蝙蝠捧着一个变体的寿字,这叫“五福(蝠)捧寿”,周围点缀着祥云图案。当时镶嵌这些图案采用的是中国元素、苏联技术。

  [注:张治中故居面对清水塘,出于风水的考虑,将外门偏侧了方向。]

  这是张治中将军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寓所的照片。这是张治中将军和夫人洪希厚(1893-1976年)中年时期的照片。张治中是国民党中只有一位妻子的将军,两人指腹为婚相濡以沫60年。洪希厚是位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,当时国民党不少要员都和张治中开玩笑,劝他另娶出身高贵的小姐,或者纳妾。张治中却说:“她是我孩子的母亲,也是我的家乡人,抛弃了她,我将来何以向子女交待,何以面见家乡父老?!”张治中与夫人洪希厚共有6位子女,两男四女,这两张照片就是他们和子女在一起的合影。

  [注:张治中长女张素我(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(民革)中央顾问,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);长子张一真(留学美国,定居台湾,);二女张素央(曾任中国技巧协会主席);三女张素初(曾任美东安徽文教交流协会会长);次子张一纯(曾任北京市政协常委、北京港澳台侨海外联谊会会长;四女张素久( 清华北美教育基金会会长)。]

    张治中的爷爷张邦栋是个农民;父亲张桂徵念过书,到肥西丰乐镇上开了一间篾匠铺,也就是竹篾制品手工作坊,但收入微薄。爷爷是农,父亲是工,所以张治中算得上是工农子弟。张治中兄弟4人,分别取名为尧、舜、禹、汤,张治中是老大,原名张本尧,长大后投笔从戎,自己改名为张治中,象征自己从古代尧、舜、禹、汤的文武之道走向资产阶级民主之路。

    张治中1890年出生,六岁开始在肥西丰乐镇读私塾十年,十六岁时满怀梦想,怀揣着母亲七拼八凑筹来的24块银元,独自踏上了外出闯荡的路。离家远行前,母亲要张治中咬口生姜喝口醋,生姜是辣的,醋是酸的,寓意在人生的岁月里,只有承受所有的苦辣辛酸,历尽艰苦,才能成人立业。张治中从此把“咬口生姜喝口醋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并在日记中写道:“今天能有一点成就,都是母训赐予”。1912年,他进入(湖北)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。

    [注:张治中在校期间,父母相继去世,他接到噩耗抱恨终身。后来张治中回乡在父母墓前盖了三间小屋,挽联是“堂上春晖遗训在,人间慈母苦心多”,正中悬挂国民党元老、书法家于右任题写的“咬口生姜喝口醋”。]

    1916年张治中毕业于(河北)保定陆军军官学校(第三期步兵科),和桂系军阀白崇禧、抗日名将蔡廷锴是同学。1917年张治中到广东,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。1924年,时任(广东)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,听说张治中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优等生,便邀请张治中到黄埔军校出任第三期入伍生总队代理总队长,授衔上校。从此,张治中逐渐步入国民党高级军官行列。1929年张治中担任(南京)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教育长,实际上全面负责军校的教育、校务等一切事宜。

    [注:张治中的三弟张本禹(1900-1937),因为看见黄埔军校大门上的对联:“真革命的请进来,不革命者滚出去”,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三期,后来成为抗日烈士。] 

    1932年1月28日,日本鬼子在上海发动“一·二八事变”,以蒋光鼐为总指挥、蔡廷锴为军长的第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寇,淞沪抗日战役的战幕惨烈拉开。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心急如焚,他向蒋介石请战:“我们中央的部队必须参加淞沪战斗才好,如果现在没有别的人可以去,我愿意去。” 于是蒋介石任命张治中为第五军军长兼第八十七师师长,率部奔赴战场。此时淞沪抗战已经开战19天,出发前张治中写下遗书:“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,治中身为军人,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,保卫我神圣领土,但求马革裹尸,不愿忍辱偷生,如不幸牺牲,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,前赴后继,坚持战斗,抗击强权,卫我国土……”张治中率军从2月18日接替第十九路军部分防地开始,到5月5日《上海停战协定》签订,经历了数十次大小战斗,其中位于上海宝山区庙行镇的庙行之战最为惨烈。开战前外国报纸表示怀疑,中国军队如此低劣的武器,如何抵抗日寇装备?可是在庙行之战中,中国军队用流淌热血的身体阻挡了日寇,将日寇第九师团的精锐歼灭殆尽,三四千具日本鬼子的尸体堆积如山。中外报纸一致评价,庙行之战是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辉煌战绩,第一次在国际上确立了中国军队的声誉,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的英勇无畏。

  1937年8月13日,日本鬼子在上海再次发动了“八·一三事变”,张治中出任第一战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,成为淞沪正面战场的总指挥官。在四十天的浴血奋战中,张治中将军带病进行指挥策划,使日本鬼子付出了伤亡六万人的代价,粉碎了日寇“三个月灭亡中国”的美梦。两次淞沪抗战虽然最后都失败了,但张治中以“我死国生”的决心投入战斗,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,唤起了广大群众抗战的决心。

 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,张治中积极主张国共两党和平共处,曾代表国民党三次到延安,为争取和平往返奔波,被誉为“和平将军”。1945年8月,他第一次来到陕北延安,迎接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。在重庆期间,张治中腾出自己的桂园寓所作为毛泽东工作、学习的地方。

  我们现在参观的是张治中居住过的卧室。这张照片展现的是1945年毛泽东与民主人士、知识分子在重庆。1945年10月,张治中护送毛泽东返回延安。1946年2月,国共双方签定了《整军方案》,成立了张治中、周恩来、马歇尔最高军事三人小组。1946年3月,张治中第三次来到延安,受到中共领导人的热烈欢迎。在欢迎会上,张治中风趣地说:“希望你们将来写历史时,不要忘记我张治中三上延安这一说啊!”。

   照片的人物分别是毛泽东、张治中、傅学文(邵力子夫人)、郭沫若、邵力子(国民党参政会秘书长)、张澜(民盟中央主席)。

   1946年,张治中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,受周恩来的嘱托,解救了被军阀盛世才囚禁在新疆的131名共产党员,实现了“百子一条心,集体回延安”的誓言,为共产党保存了一股重要的骨干力量。作为一名国民党高级军官,张治中不仅公开地和共产党人交往,而且是“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军人”。

   这里是故居的后半院。1949年4月,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,到北平同共产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,当双方达成的协定被国民党当局拒绝以后,他对国民党完全失望了,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,声明同国民党顽固派划清界限,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。9月份,他致电给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zhì岳将军和国民党新疆省主席包尔汉,参与策动国民党军队起义,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。邓颖超评价张治中将军说:“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,从言到行,他是国民党方面始终坚持国共合作的代表人物。”

  [注:1949年建国前夕,新中国政协筹委会商讨国旗方案,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三分之二代表倾向于“一颗大星一条杠”的图案,象征一个党一条黄河。但张治中找到毛泽东进言:“在国旗上画一道杠,有把国土一分为二之嫌!再说,用一条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,老百姓会联想到孙猴子的金箍棒!”最后毛泽东同意了五星红旗象征人民大团结的方案。]

  新中国成立以后,张治中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。这张照片是1958年张治中陪同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。这张照片是毛泽东参观芜湖海军部队。这张照片是毛主席参观合肥钢铁厂。张治中回到家乡,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分给家乡父老,因此毛泽东风趣地对张治中说:“你这个人乡土观念相当重。”1969年,张治中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79岁,安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。

  院落中有一棵高大的梓树,这棵梓树是当年张治中亲手种植,距今已有八十多年。

  [注:古人的父母先辈为了改善家庭生活,喜欢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和梓树:桑树的桑叶用来养蚕,枝条用来编织篮筐,桑皮用来造纸;梓树生长快速、材质优良,用来制作家具和棺材,废料还可以用作柴火燃料。古人对父母先辈栽植的桑树梓树,往往心怀敬意,就用“桑梓”来代称家乡。]

  

  【黄麓师范】

  张治中将军心系家乡父老,深知农民子弟无钱读书、缺少文化的苦处。1929年他回乡先创办了黄麓学校(六年制小学),1933年正式改建为安徽省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,简称黄麓师范,培养农村小学教师。(黄麓师范现为巢湖学院黄麓教学点)。当时黄麓师范还有校歌:“巢湖宽,黄山高。云绵绵,浪涛涛。自然是吾师,万众皆同胞。人人教我,我教人人,愿与大众向上进步,共学好。敬勇诚毅,吾校之宝;敬勇诚毅,人生之宝。从此建设,从此教育;复兴农村,复兴民族,那怕艰苦和辛劳。衣食住行,与民同乐。礼义廉耻,与国永保。中国少年!黄麓少年!记取记取!人生之乐,和合与创造!”1937年张治中还让自己在英国留学的长女张素我回国担任黄麓小学校长。

  〖桂翁堂〗校园内的桂翁堂,集礼堂与教室为一体,是建校之初兴建的堂馆,(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)。张治中为纪念父亲张桂徵的“桂”字辈而取名桂翁堂;当时担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戴季陶题写了“桂翁堂”匾额。桂翁堂建成时,张治中将军从南京移栽广玉兰一棵、龙柏两棵作纪念。据学者考证,这棵广玉兰最早栽种于1885年(金陵大学农学院),由张治中从南京空运过来移栽。后来张治中回乡视察期间,曾经多次在桂翁堂向黄麓师范全体师生演讲,传播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,鼓励学校师生要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。如今的桂翁堂布置为展览室,以倾情教育、造福桑梓、创办发展黄麓师范为主线,展出图片资料87幅,详细展示了黄麓师范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,以及张治中为家乡教育作出的巨大贡献。另外,校园内还树立一尊张治中将军的全身塑像(材质为汉白玉石)。

  

  【“九龙攒珠”布局】

   以洪家疃为典型代表,巢湖岸边黄麓、中庙、长临河等镇很多古村落存在着“九龙攒珠”布局。所谓“九龙攒珠”,是指村落根据地形地势,合理规划住宅区域和排水系统,以众多的巷道作为排水系统,将雨水汇聚到地势最低的水塘中。洪家疃村落,拥有九条通畅的巷道,巷道中修筑有排水明沟;众多民居被这些巷道分隔成一块块狭长的区域,民居内的天井埋设排水管道通往外面的巷道。如果降雨量大时,九条巷道就化作九条“水龙”,顺着坡势涌入村落中部的清水塘中。“九龙攒珠”布局分为三种类型:第一种类型是放射式(地势四周高中间低),以半圆形或扇环状水塘为圆心起点,规划具有放射形态的巷道,建筑体量从水塘往外沿逐渐增大,平面类似梯形分布,洪家疃就是放射式的典型代表。第二种类型是平行式(地势一边高一边低),村落巷道基本平行状排列,平面类似方形分布。第三种类型是剪刀式(地势两侧高中间低),村落分为左右两大片区,巷道从地势高的两侧,向地势低的中间汇聚,当地人俗称“裤裆形”。

  

  【相隐寺】

  相隐寺位于黄麓镇西黄山的东面(距离张治中故居不远),传说相隐寺渊源于唐朝贞观年间(公元627~649年)的白衣庵。明朝末年,吴相影在京城为官,对朝廷的衰败心灰意冷,辞官回到家乡,在西黄山归隐山林,出家为僧。清朝顺治皇帝入关后,派人来请吴相影出山为官。吴相影不肯出山,说:“我出家的志向很坚定,指南即不向北矣!”意思是既然指向南方就不能再向北方了,其实他是内心忠于明朝不肯投降清朝,所以藉口出家保住晚节。白衣庵因此改名为指南庵,后来指南庵历经战火劫难。

  [附: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年间,吴相影的家乡是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,与巢湖市黄麓镇一山之隔。吴相影拜行伊为师,法号万如。]

  现任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的妙安法师,1934年在指南庵出家为僧;1991年经过四方募化,重建指南庵,并根据吴相影归隐的历史,改名为相隐寺。

  [注:妙安法师俗名徐仲伟,1918年出生在巢湖市中垾镇,现年95岁。妙安法师1939年担任指南庵监院(负责协助方丈监管寺院事务,相当于总管;1991年时担任安徽省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合肥明教寺方丈。]

  如今的相隐寺三进院落,“相隐寺”的匾额由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。第一进天王殿;第二进大雄宝殿宏伟壮观,高度约有四层楼,飞檐翘角;第三进藏经楼(两层),供奉来自泰国的玉佛(高度1.7米)。

  相隐寺坐落在山谷中的凹地,这里的地形叫作“宝塔凹”;寺院左侧山形叫作“青龙嘴”,延伸的山口像青龙张开嘴巴一样;山泉水汇聚成“龙泉”,顺着山谷流淌而下。

  [注: 相隐寺在佛教宗派上属于禅宗的临济宗,(佛教禅宗“一花开五叶”,分化为临济宗、沩仰宗、曹洞宗、法眼宗、云门宗五个分派),监院法静法师是禅宗的临济宗四十六代传人,(1944年出生,安徽颍上人)。]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911648573 传真:18911648573 邮箱:627527792#qq.com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